賴清德就任后爭議不斷,甚至在民意機構改革復議案上再度激化朝野對立,動員不少支持者數(shù)度走上街頭。前臺北市副市長李永萍直言,重復動員會造成彈性疲乏,也會讓民進黨陷入很慘的局面。
親綠的“臺灣智庫”20日公布最新民調,81.4%臺灣民眾期待政黨和解,其中民進黨支持者也有高達85.3%期待政黨和解,李永萍昨日(21日)在政論節(jié)目《大新聞大爆卦》中就直言,臺灣選民喜歡以和為貴,在非選舉年時會回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情況,未料賴清德上任僅一個多月,就把社會鬧到像在選舉年,民眾會彈性疲乏。
李永萍認為,民進黨借由動員民眾暖身,讓10月前后的“釋憲”、明年的罷免行動以及明年底的縣市長提名都能無縫接軌,但她強調,群眾會彈性疲乏,民進黨也會很慘,民眾將因民進黨當局不干正事而感到厭煩!
臺灣“聯(lián)合新聞網(wǎng)”今日發(fā)文表示,賴清德近日口口聲聲說,要多和不同意見者對話,但賴當局的所作所為,讓外界感受到的卻是以對抗取代對話,政局若持續(xù)紛亂,恐難挽回人心。
文章指出賴清德日前接受外媒專訪稱,這次選舉三黨不過半,是臺灣民眾做出的決定,提供每一個政黨分享自己理念,以及共同承擔臺灣責任的機會。
但檢視近期民進黨所為,其表現(xiàn)出的是并沒有共同承擔,只有貫徹民進黨意志。民進黨采取強力進攻的對抗模式,背后動機不難理解,主要目的正是希望延續(xù)該議題所凝聚的民氣,并配合持續(xù)不間斷的全臺宣講,進而視情況發(fā)動罷免藍營民代,也為7月登場的全臺黨代表大會增添底氣,以突破“雙少數(shù)”困境。但到頭來,“青鳥”在街頭上捍衛(wèi)的,只是賴清德的權位。
文章接著批,民進黨在民意機構多數(shù)時,一切“法案”要聽民進黨的,現(xiàn)在民進黨變少數(shù)黨,還是要聽民進黨的,難道以后只要是民進黨不同意的“法案”,都要進行復議、申請“釋憲”等,變成新常態(tài)?
賴當局在2024“大選”未獲得過半選票,在民意機構也未能席次過半,是標準的“雙少數(shù)”。若新臺當局不采取對話,一味地只想和在野黨對抗,不僅造成臺灣內耗,更會讓賴清德只愿當“民進黨領導人”的質疑,繼續(xù)如影隨形。
海峽導報記者 張媛 薛洋 整理報道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