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藝術家蓋會寧在南京舉辦的國內首次個展,展覽開幕現場高朋滿座,嘉賓如云,多位省部級領導蒞臨祝賀。正如展覽主題“石破天驚”,不論是展覽本身,抑或是它所帶來的文化影響力,都可謂是現象級的。
此次展覽由策展人辛墨生、趙文濤、季永銘、萬豐天聯合策劃,集中呈現藝術家蓋會寧從2014年至今創(chuàng)作的共58件水墨作品,其中多數為藝術家近兩三年的重要創(chuàng)作。作為蓋會寧對其創(chuàng)作歷程的回顧,也作為藝術家積淀幾十余載創(chuàng)作成果的展示,“石破天驚——蓋會寧當代水墨藝術展”更像是一次全面的學術梳理和個案研究。正如“十年磨一劍,五十年一現”,展覽凝結了蓋會寧自創(chuàng)作以來的繪畫觀念和繪畫語言,也客觀地呈現了其獨特的詩性美學。
太湖孕育的江浙文化早已潛移默化地賦予蓋會寧以江南水鄉(xiāng)的氣質,傳統(tǒng)水墨在蓋會寧這里,像是樹的根基,更像是烙印在骨肉和血液里的基因。太湖的石頭之所以成為他創(chuàng)作的核心,或許源于巖石無處不在的或鋒利或柔和的質感和它作為物質世界縮影的象征性帶給藝術家內心的激蕩情愫。中國賞石文化的詩性魅力、傳統(tǒng)水墨揮之不去的題材、渾然天成的肌理與形狀、游走于天然與人造間的精雕細琢......一切似乎在冥冥之中勾起了蓋會寧對山石的創(chuàng)作欲望。
正如藝術家蓋會寧所說,“西方化的當代不會成為我們的當代”。和傳統(tǒng)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多也不少。脫胎于傳統(tǒng)山水,蓋會寧試圖用現代性重新詮釋傳統(tǒng)水墨里的筆法,蓋會寧的水墨給人以孤冷且極具張力的知覺。沒有復雜的敘事,沒有多余的物象,一切只圍繞太湖石。這些視覺圖景構建的并不是傳統(tǒng)印象里云霧繚繞的山水意境,沒有層巒疊嶂,也沒有高聳巍峨,有且只有這些瘢痕和褶皺充斥著的局部;百轉千回的曲折紋路,形態(tài)各異被風化的痕跡。蓋會寧用標志性的繪畫語言雕琢山石的精粹,有粗獷、有細微;在收放自如的筆觸中,對極簡主義的追尋暈染出的是最純凈的顏色。只是黑不是單純的黑,白也不再是單純的白,那是特意反復滌染處理后留下的印記。在知白守黑的取舍間,能量守恒得恰到好處。
蓋會寧2018獨尊100×90cm
蓋會寧2020洞天福地97×138cm
蓋會寧2020煙云供180×98cm
蓋會寧2021尊者70×140cm
在中國畫語境的變化中,中國水墨的何去何從,一直是當下無法回避的問題。探尋中國當代藝術與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追問如何在承襲傳統(tǒng)之上加以利用和改造似乎早已成為一種當務之急。作為水墨藝術家的蓋會寧,立足于當代,用水墨的語言和材質暈染他所想的東方意味;脫離皴擦點染的傳統(tǒng),用極簡的黑白勾勒山石的水墨意趣。酣暢淋漓的筆墨書寫著讓古老煥發(fā)生機的本能;在虛與實、抽象與具象的交錯中,賦予山石以生命和性格。從此次展出的作品中,觀者可以循著藝術家創(chuàng)作歷程的不同階段,真切感受到藝術家如何讓水墨的純粹生發(fā)出“石破天驚”的怒吼。
策展人文章
- 計白當黑 知白守黑 論蓋會寧的當代水墨表現
- 文/方豐天
十年磨一劍,五十年一現,感覺就像傳說故事,蓋會寧他是畫二代,父親是全國名家,自己家還有美術館。但他畫了幾十年才準備第一次在中國舉辦個展,作品還很少人見過。當代藝術界怪人比較多,這么有個性的藝術家還比較少的。
這批畫涵蓋了蓋會寧從2014年到現在創(chuàng)作的當代水墨系列。有3米多的大畫幅,也有海報尺幅的小品。繪畫主體都是石頭,但是蘊含的敘事對象卻包羅萬象。古今中外畫石頭的畫家很多,只要你細心的對比,你就會發(fā)現蓋會寧筆下的石頭別具一格。
蓋會寧的作品脫胎了傳統(tǒng)水墨對石頭本身刻畫模式的藩籬,有石頭的細節(jié),但卻是超寫實和抽象表現的結合體。畫到了假山不假的地步,石頭的紋路,斷裂的折痕,山土風化的咬痕,水流溶蝕的光滑曲線,石筋的斷續(xù)延綿,孔洞的自然轉折,以及千百年來文人墨客撫摸留下的包漿,猶如現代攝影高清寫真的千萬級像素。但畫面寫實局部的間隔又是大面積淡墨平涂渲染,甚至淡到什么都沒有畫的地步,仿佛只是筆尖清水拂過紙面,又好像武俠小說中描寫虛晃一劍卻封喉的高招。真乃虛實呼應之境,畫里的時光尚未凝固,就差一滴水珠的滑落,打破這眼前剎那間的寧靜。
蓋會寧 2020 牛市 98×180cm
蓋會寧 2020 天外客 70×140cm
蓋會寧的當代水墨里很少有其他顏色的摻雜,他在追求黑白極簡主義的純凈。他的作品大致細分為兩個品類,一種是繪寫主體之外大面積留白效果的系列,但他的留白之白,非紙素之白,而是畫面主體與空間的互動。留白之處,不僅使繪畫整體布局更為疏朗通透,也為品鑒者留出極致的想象天地,以成“思考”之境。另一種是在生宣表面反復滌染處理留下的純黑亞光底色的系列。蓋會寧的全黑底色似乎是另類的水墨留白,暗黑深邃的積淀擠壓著記憶底層的碎片,使藝術的留白不局限于空白的白,而是虛實互換形成的藝術対置。英國的東方美術史學者勞倫斯·比尼恩的詮釋:“空間常常變成構圖中的主角??臻g不是歸于死寂,它本身就是一種從畫面流入我們心靈中的活力,并且把我們引入到一個奇異的氛圍里。它是寂然無聲的,但它更是心曠神怡的?!?/p>
蓋會寧 2022 如意 70×140cm
蓋會寧 2022 玉磐龍 98×180cm
水墨的空白來自取舍,取舍則是黑白產生的根源。最早出自佛經《了凡四訓》,舍得的哲理則來源于道家,形成于禪宗。舍與得的辯證關系也映射出了黑與白之間的關系。舍棄了黑而得到了白。水墨畫面只有精心的進行取舍,方能以少勝多,四兩搏千斤。在《易經》中有“一陰一陽謂之道”的宇宙觀,莊子同時也道出了:“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水墨的獨特魅力就是借助一黑一白,一實一虛,一陰一陽的概念描繪世間萬物,表現萬千世界。計白當黑,知白守黑的掌握同樣體現著畫家藝術和文學的修養(yǎng)。只懂黑而忽略白必將由此失彼,只懂白而忽視黑或將因此失衡。
蓋會寧 2021 福壽 145×75cm
蓋會寧 2024 夢山圖 180×98cm
當蓋會寧通過單純水墨作為一種繪畫語言載體呈現時,反而延展出無限的可能,釋放出背后特有的儒釋道東方文化屬性的審美趣味,國際化的架上繪畫觀念的藝術內涵得到全新的演繹,藝術的創(chuàng)作者與鑒賞者也在彼此的虛實世界里轉換,無限的包容和接納著從大眾意識向個體先鋒性意識的轉變。圖像、符號、觀念、表現力、乃至敘事、隱喻、參悟、都在蓋會寧虛實相生的畫面中變化,形成蓋會寧作品極其強烈的視覺風格。
關于展覽
展覽名稱:“石破天驚——蓋會寧當代水墨藝術展”
展覽時間:2024.5.12——5.24
展覽地址:蓋茂森藝術館1、2、3號展廳(南京市玄武區(qū)高樓門29號)
發(fā)表評論
2024-06-17 13: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