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3933期
作者 |餐飲老板內參 內參君
日料悄然回溫
排隊1小時起
歷經重創(chuàng)后,日料正在“浴火重生”。
一批日本餐飲品牌重返中國內地,繼續(xù)擴張版圖:
日本連鎖餐飲品牌“和民”已于5月在深圳市開設了居酒屋——“三代目 鳥美羅”(TORIMERO)。有報道稱,“和民”還預定8月在上海市開設直營店,今后也會考慮以加盟形式開展業(yè)務。
上半年,日式拉面連鎖品牌“寸屋拉面”也于上海天鑰橋路開出中國首店。據(jù)了解,寸屋拉面隸屬于日本餐飲巨頭東利多,同公司旗下的“丸龜制面”在2012年進入中國,后又在2022年撤出。而此次重返中國市場,目標是開設200家以上門店。
日式甜品店也來搶占中國市場。繼1月份在中國香港Hysan PLACE店開業(yè)后,6月27日,日本人氣甜品店甘味處 · 鐮倉的內地首店在杭州萬象城開業(yè)。
2021年進入中國市場的壽司郎,近幾年仍處于快速擴張中。根據(jù)餐里眼大數(shù)據(jù),截止到7月5日,南至廣東,北達天津,壽司郎已經覆蓋了7個省份的15座城市,現(xiàn)有門店數(shù)80家。
進入盛夏,消費者對于日料的熱情,似乎也被重新點燃。
內參君分別從北京、廣州兩座城市探店觀察,發(fā)現(xiàn)一些日料店又重新排起了長隊。
廣州天河路商圈,曾經聚集了幾十家日料品牌,在去年核廢水風波后,接連有品牌閉店。如今這個商圈的日料品牌又復繁榮了。
以萬菱匯商場為例,B1層有4家日料品牌,在一個工作日的晚間7點左右,其中3家都排著長隊,壽司郎甚至要排上1個小時以上。隔壁的萬佳廣場,也有不少日料店在排隊,比如B1層的摩打食堂,排隊時間長期都是鐵打的“1小時以上”,再比如4樓的一家燒肉店,門口也是坐滿了排隊的年輕人。
◎廣州的萬菱匯商場B1,3家日料品牌都在排隊
北京,僅在朝陽大悅城,內參君就看到了7家日料店正在營業(yè),1家壽司店拉上了圍擋,即將開業(yè)。
從拉面、壽喜鍋到壽司、燒肉乃至日式大排檔,細分品類極其豐富。回轉壽司爭鮮、板前料理鮨煦、日式拉面館博多一幸舍等門店均吸引了不少顧客。
◎朝陽大悅城及合生匯的日料店 均吸引了許多消費者
剩者為王
根據(jù)餐里眼數(shù)據(jù)研究院多渠道統(tǒng)計顯示:去年8月,日料在營品牌總數(shù)是52276家;今年8月,這個數(shù)據(jù)是28631家。另外,在營門店數(shù)同比增加了8988家。
這組數(shù)據(jù)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剩者為王。將近半成的日料品牌倒下了,而幸存者們反而活得更好了。
換言之,日料市場整體市容量變化并不大,只是一部分品牌在動蕩的市場競爭中,慘遭洗牌。
日料品類的整體市場情況,內參君認為可以從以下兩點進行考慮:
一方面,日本餐飲品牌涌向中國市場,是必然。
早在2000年的日本,經濟低增長疊加少子化、老齡化加劇,餐飲行業(yè)可以說是相當慘淡。根據(jù)日本食品服務協(xié)會相關數(shù)據(jù),日本的餐飲行業(yè)門店數(shù)在2000年達到154萬家峰值,后逐年下降。
與此同時,日本餐飲馬太效應顯著:“食其家”“濱壽司”等品牌背后的泉膳集團(Zensho),作為斷層第一占領了日本餐飲業(yè)491億人民幣的市值,門店占比達52%。
國信證券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日本人均餐飲年消費約為1.31萬人民幣,中國人均餐飲年消費約為0.33萬人民幣,僅為日本的25%左右,有極大的發(fā)展空間。
中國市場早已成為了許多日本品牌的“第二增長曲線”。
如被稱為“意大利沙縣”的薩莉亞,其2024財年前三季度財報(2023年9月-2024年5月)顯示,薩莉亞銷售額1632億日元(約合74.5億元),營業(yè)利潤100.65億日元。
以中國大陸為主的亞洲區(qū)域,營業(yè)利潤約82億日元(約合3.8億元);同期的日本本土市場,其利潤僅為13億日元(約合0.62億元)??梢哉f,中國市場是薩莉亞整體發(fā)展最關鍵的引擎之一。
日本品牌的“中國市場依賴癥”還可以從更多品牌窺見一二。在整個2023財年(即自然年的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大中華地區(qū)市場貢獻了優(yōu)衣庫整個海外收入的42.8%。也就是說,優(yōu)衣庫有四成以上的海外收入依賴于中國市場。
另一方面,中國日料市場教育已經非常成熟,擁有一批穩(wěn)定且忠實的受眾。
20世紀90年代,日本連鎖品牌如吉野家、味千拉面等進入中國,開啟了日料在國內的擴張之旅。
而與中餐、西餐、韓餐等相比,無論是三文魚、鵝肝、海鮮刺身等“高級食材”的運用,或是如鐵板料理、燒鳥等重視體驗感的燒制手法,還是通過門頭、裝潢、服務等傳遞出的日式文化,日料都有極大的差異性。
進入中國市場的日料品牌就像那只“鯰魚”,不但刺激了我國本土日式餐飲的發(fā)展,而且逐漸坐穩(wěn)了我國外國餐飲市場的“頭把交椅”。
根據(jù)觀研報告網數(shù)據(jù),2015年-2019年,我國日料行業(yè)市場規(guī)模逐步上漲,2019年受疫情影響有所下降,隨后穩(wěn)步提升,2022年,中國日料行業(yè)市場規(guī)模約為1898億元,同比增長5.30%。
差異性不僅帶來了市場規(guī)模的增長,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隱約有了點“階級符號”的意味。
從人均2000+的Omakase場場爆滿,“收割中產”,到去年8月底日本核污水排海后,一批食客爭相前往日料店,品嘗“最后的美味”,消費者對日料的喜愛可見一斑。
中國已經成為了日本本土以外,全世界日料規(guī)模最大的市場之一,截止2017年,中國大陸的日料店有4萬零823家,排在世界首位。
本土日料漸成主流
在去年的核廢水風波后,一大批日料品牌選擇了“微轉型”,結合日料的產品和品牌的本土化,改造日料。
成都的日料品牌岐余食堂就是一典型的案例,該品牌在去年將定位由日料改成“中華料理”。其品牌負責人花花告訴內參君,今年門店數(shù)量翻倍,業(yè)績也在翻倍,以太古里門店為例,89㎡的門店,連續(xù)4個月營收超過80萬元,以前月營收則是40萬元左右。
岐余食堂主要從環(huán)境和菜品維度進行“本土化”調整:
- 環(huán)境方面,融入了更多地方元素,比如川西的灰瓦、書法等。
- 菜品方面,則是融入各個地方特色菜系,也加快了上新頻率。門店每個月都會上新1-2個新品,每個季度則是結和區(qū)域尋味系列,有較大規(guī)模的上新,比如海南糟粕醋、山東的煙薯冰淇淋等。
一項數(shù)據(jù)再次印證了本土化的可行之處。《2023成都日料市場調研報告》顯示,成都人更青睞成都本土日料店,占比高達42.29%,日料連鎖次之,而高端日料店也有非??捎^的占比,達到14.29%。
與本土化同頻的是,日料的“平民化”。
日料一直帶有一種高端屬性,并一度象征著“稀缺”和“金貴”。在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賀涵這個典型的職場精英,剛從飛機上下來就直奔一家高端日料餐廳,并向唐晶強調,這里的食材都是直接從北海道空運而來,“新鮮的海膽,它的保鮮期可只有半天”。
在今年無數(shù)餐飲品牌“狂卷”價格的背景下,日料也不得不順應這個趨勢。
花花告訴內參君,岐余食堂的門店客單價以前是人均80-100元左右,現(xiàn)在是65元。門店主要通過調整菜品體系來調節(jié)客單價。以招牌菜鰻魚飯為例,此前鰻魚飯是搭配一些日式小菜,一份69元,現(xiàn)在是49元,會員還可以免費吃沙拉、湯。調整后,鰻魚飯今年銷量已經超過了10萬份,比以往高出一大截。
小結
撇開一些情緒因素,壽司、燒肉、鰻魚飯、壽喜燒等等經典的日料,已經在國內市場形成了非常穩(wěn)健的市場格局。它會有波動,但不可能覆滅。劫后余生的品牌們,正在以更強的創(chuàng)新力,蹚出新的路子。
以往日料的大半江山,是日本品牌的。往后,本土品牌無疑在新的競爭格局下有更強的生命力。當前本土品牌尚處于區(qū)域發(fā)展階段,在各地都出現(xiàn)了比較強勢的區(qū)域品牌,但要全國突圍,依然是長路漫漫。
發(fā)表評論
2024-08-05 01:26:34